澳門植堂的前景

 

戴民牧師

播道會澳門使命團工場主任

2017年11月13日

  今天我想集中探討華人教會植堂的前景,我們植堂的前景是怎樣呢?相信大家都會同意這幾年,澳門植堂的工作基本上停滯了,我們很少會聽到有新的教會,每年都是差不多的數目,但原來教會的數目可能正在減少!按照廖卓堅牧師2014年的博士論文,2010年澳門有76間華人教會。但是今年5月,澳門聖經學院進行的崇拜人數調查發現,可以取得崇拜人數的有70間華人教會,而當中包括幾間是有崇拜的福音機構,所以過去七年教會數目減少了。所以現在我想看清楚2010年和2017年教會的統計數字。我們假設2010年真的有76間堂會,如果我們用2011年澳門政府統計局人口普查的數字計算,澳門總人口是55萬2千多,當中華人人口佔92.3%,即大概51萬人,那麼教會與華人的人口比例是一間教會對6,700個華人。

 

  到2017年5月,如果澳聖的研究準確,澳門教會有70間華人教會;而按照統計局的數字,澳門總人口是64.84萬人口,當中華人人口比例佔88.7%,即大約57萬5千華人,那麼教會與華人的人口比例,就大概是一間教會對8,210人,對比就是高了。如果2010至2017年間華人教會的數目是減少了的話,那是前所未有的現象。按照廖牧師論文中的資料,由1980至2010年,堂會的數目由20間增加到76間,即每五年或十年間一定有很大的增加,或說每五年就增加六至七間堂會。

 

  今天我不想分析過去幾年停滯的原因,我想向前看,以及解釋為何我認為澳門教會很需要重新開始植堂。可能在座的弟兄姊姊、教牧同工都希望自己的教會將來可以植堂,所以我不需要說服你們要植堂,但我想藉此機會,讓大家明白為何澳門華人基督教教會仍然很需要積極建立新的堂會。

 

  首先我們要看耶穌關於建立教會的說話,在馬太福音十六章18節,耶穌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耶穌在這裡說祂要建造祂的教會,這是很具體的說法,教會是屬於祂的。教會亦是由一群相信耶穌基督的人所組成的,很具體的一群人。耶穌在世界上怎樣建造祂的教會呢?就是一間一間的堂會在全世界建立起來,所以植堂的工作,就是耶穌建造祂的教會的方法,植堂的工作就是耶穌的工作。我們要繼續思想,為什麼耶穌要建造祂的教會呢?馬太福音第二十八章就有答案:「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耶穌的目的是使萬民作祂的門徒,我們都明白萬民是失喪的人,他們很需要耶穌作他們的救主,才能夠與神和好,耶穌的旨意就是所有失喪的人要聽到福音,凡是悔改、相信福音的人,就要受洗加入祂的教會,在祂的教會裡學習遵守祂的吩咐。所以耶穌植堂的目的,就是要實踐祂的大使命。現在澳門有多少失喪的人呢?我們要思想這個問題,才會明白為何我們要繼續植堂。

 

  根據2016年人口普查的資料,澳門有四大類的族群:有中國人57萬7千,有菲律賓人3萬多,有葡國人9千多,還有其他民族3萬6千多。今天我集中說中國人的需要,但我們不可以忘記耶穌的旨意,祂要菲律賓人、葡國人以及亞洲其他的民族,如泰國人、越南人、印尼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他們都應該有耶穌的教會在他們當中,但若單說華人中間,到底有多少個失喪的人呢?當然唯有神知道。但若用一個保守的估計,廣義的基督教定義──包括天主教在內──我們假定他們已經得救,不再是失喪的人,把他們計算在內,基督徒便是澳門華人人口的百分之五,剩下有55萬華人是未得救!繼續植堂就是為了尋找、拯救這些人,因為有多些教會,就能更加有效地接觸這55萬人,給他們有聽福音的機會。事實上,70間教會還未有能力有效地將福音滲透在澳門的中國人當中。

 

  為何我說不足夠呢?要有多少間教會才足夠呢?現在有70間堂會,對比澳門中國人人口,是一間教會對8,210人,如果每個中國人都想返教會,這70間教會當然不可分別容納8,210人;就算一半中國人想返教會,即平均4,105人返一間教會,都容納不了。有些宣教學家認為,一個社會是需要有百分之十的人重生得救,才能夠向社會做有力的見證,所以我是想用百分之十為澳門華人返教會的目標,其實已經是太少了,但總比今天多。如果百分之十的澳門華人想返現有的70間教會,即每間教會有824人參加,這也是沒可能,是太理想的事。

 

  亦有宣教學家建議,一個大都市如澳門所需要達到的比例是,一間教會對2,500人才可將福音滲透整個城市。如果用這個比例來計算,澳門的中國人需要230間教會!這樣,如果百分之十的中國人想返這230間教會,平均每間教會會有250人崇拜,就像現在的信心堂。雖然澳門教會的發展不會這麼平均的發生,不過也是一個比較合理的目標。我是請教了一個國際植堂網絡中的一個宣教學家來得到這個建議,這網絡叫做Global Church-Planting Network(GCPN)。其實這個建議只是給大家參考,重要的不是我們用什麼比例,或訂定什麼數目上的目標,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白耶穌在澳門植堂的工作是未完成的,祂在澳門華人當中仍在建造祂的教會,因為需要有多些堂會才可完成祂的工作。

 

  在過去七年,澳門的植堂工作停滯了,但澳門中國人的人口卻繼續增加,而且澳門政府將人口分散到新的公屋群,這些公屋群規模很大,但附近有沒有教會呢?當中肯定沒有,附近可能也沒有,這情況是很可惜的,澳門教會數目的增長停滯了,但澳門人口正在增長和分散,澳門華人教會沒有反應,沒有追趕社會的改變。我們要問:未來五至十年會如何呢?澳門堂會的數目對人口的比例會否更加落後呢?還是我們會重新開始植堂呢?答案在每個宗派、每個獨立教會的手裡,或者耶穌也會吩咐,或呼召香港或其他國家的教會繼續差派宣教士過來協助我們植堂,但是澳門現有的70間堂會是有最大責任的,這是肯定的。

 

  最後我有些建議,我們應該怎樣重新開始植堂的工作?首先我相信需要有好的準備,我建議三個準備階段的工作:第一,我們要認定基督的旨意是要植堂,耶穌想我們的宗派、堂會做植堂的工作;第二,我們要訂立具體目標,要植多少間堂會,用多少時間植堂(我的宗派已經定了目標,希望可在2025年前再植三間堂會);第三,要祈禱等候基督的帶領,我們不可訂定了目標後就很急開始植堂,一定要有足夠的能力,大家都明白這不是簡單的事,需要足夠的人手、適合的地方等很多的資源,但同時我們都要準備好,把握耶穌給我們的機會,一旦有機會,就要去實踐祂給我們的目標。

 

  我們如果想植堂應該使用什麼模式,也是一個重要的題目,我建議三個模式來考慮。在澳門新的社會情況中,未必可以用舊有模式,而且現在有70間教會,有越來越多成熟的信徒,越來越多本地的同工,我們未必要像以前一樣從零開始建立一間堂會,而是可以有一班成熟的信徒加上一個同工開始植堂的工作。我們可以用什麼模式呢?第一,家庭式的植堂,意思不是去一個基督教家庭裡面開始教會,這是家庭教會,這也是好的,但我想建議另一種家庭式植堂的模式:傳道人租比較大的單位,在他的家裡開設新的教會。這當然要配合母會或差會支持的經費,但這樣做有很多好處,例如傳道人可以很方便地做栽培工作,他和弟兄姊妹可建立親密的關係,我的宗派便有一個採用這模式的成功例子。第二,多親式的植堂,意思是不只一間母會去開分堂,可能是幾間堂會一起合作去植一間堂會,每間堂會派人出席籌備委員會,每間堂會都提供同工、資源等,使植堂工作可以進行,這模式可能適合一個宗派內幾間堂會、或兩三個獨立教會一起合作。第三,藉著社會服務預備植堂,即先有社會服務建立在新的大廈或公屋群裡,透過社會服務和居民建立信任的關係,認識他們,之後開始植堂,可以在社會服務機構裡或附近建立教會。我只是提出三個可能性,我相信植堂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以及需要不斷創新,才能夠令福音進入澳門每個地方、每個角落和每個人口網絡中。我們的祈禱應該是:無論如何做或誰人做,願祢的教會在未來五至十年內,更加滲透在澳門的華人人口當中,阿們。

澳聖35週年座談會PPT_戴民牧師

 

文稿整理:霍鳳燕、鄞穎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