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G Life 實現站簡史

傅秉駒

發布日期:2020年11月30日

 

一、源

        1990年,香港牧鄰教會創辦人王利民牧師在新加坡參加世界華福中心舉辦的「世界華人基層福音事工研討會」時,認識到細胞小組模式。其後幾年他不斷前往新加坡向李樂夫學習,此其間香港牧鄰教會由1989年的四十人增長到1994年約五百人。1997年10月,王利民牧師因著澳門的福音需要,便差派宣教士將細胞小組引進澳門。1

 

二、差派

      1997年10月,香港牧鄰教會差派宣教士來到澳門,採用細胞小組模式在澳門開展福音工作。最初宣教士並非想開辦教會,後來發覺當年的澳門教會並不了解細胞小組模式,於是便創立一間教會作為樣本尋索及參考。所以開荒者團隊於1998年7月在培正中學成立了「澳門基督教牧鄰教會」(以下簡稱「牧鄰教會」)。2

 

三、開荒

        在開荒初期,因開荒者團隊都較年青,所以很容易接觸年青人。1998年,團隊在俾利喇街110號粵華廣場8樓H座開始青年小組。3 當時也有來自香港的黃偉文及趙惠君兩位短期宣教同工,加入協助發展澳門事工。同年約7、8月間,牧鄰教會正式開始主日崇拜。因著人數上升,教會其後租借了皇都酒店多功能室及其他教會進行崇拜。4

 

        1999年,牧鄰教會遷至同街相鄰的112號越秀花園34樓A座。5 由於當時團隊認為教會需要有室內的崇拜,所以像其他教會一樣安裝了大喇叭,以應付崇拜所需。6 同年,再有不同的香港同工加入作短期服侍,一同建立教會。7

 

四、挑戰

        2000年,牧鄰教會遷至沙嘉都喇街開展「牧鄰中心」作為聚會地點。8 2001年,香港牧鄰教會屯元聚會點再差派了一位新的同工,進入澳門長期宣教。9 2003年,團隊效法香港細胞小組教會的網絡模式,展開事奉訓練學院,並首次舉辦一年制「精兵學堂」,共有九名學員受訓。10 精兵學堂是一個全日制課程,透過平日每天有不同導師(導師包括澳門及香港不同教會的牧者)教授課題,以生命影響生命的信念,跟學員近距離探討信仰、事奉、生命。學員透過「邊做邊學」,接受不同類型的事奉訓練,當中包括各類街頭服侍、教會牧養及事奉帶領、傳福音的訓練,並且以兩週至六週的時間到外地協助當地教會宣教服侍,體驗開荒宣教。每位學員有一位守望導師,挑戰個人生命的成長和突破。課堂授課主題內容包括研經技巧、護教、帶領小組策略、兩性婚姻關係、認識個人生命歷史、自我形象、聖靈恩賜等,一年需要完成約十本選取的課本閱讀及書寫報告。課程也開放給其他教會,在2003年開辦的第一屆,學生來自兩間堂會,畢業生中有八位來自澳門牧鄰教會。2004年,第二屆精兵學堂有八位學員,分別來自四間堂會。同年,澳門牧鄰教會聘請了第一屆畢業生歐陽雁聯為本地同工,以及差派另一位畢業生尹明揚往內地宣教。2005年,第三屆精兵學堂共有三名學員受訓,皆為澳門牧鄰教會的會友。11

 

        2006年,教會發生大變革,決定更落實無牆教會的理念,讓教會的相聚可以更被人看見,也訓練弟兄姊妹離開安舒區,歸回最簡單、著重生活化的教會模式。這一年,教會放棄固定聚會地方,遷出牧鄰中心,於戶外地方舉行主日崇拜。教會到不同的公園,如祐漢、黑沙環、南灣、氹仔、松山的公園相聚,以及在會友的住宅單位內相聚。12 此時,一些有家庭的弟兄姊妹出現掙扎,感到不適應教會相聚常作變化,因此這階段約三分一會友離開了教會。同年暑假,香港牧鄰教會差派趙惠君傳道和太太趙胡小玲來澳宣教,以合作形式繼續幫助澳門牧鄰教會,而較資深的會友鄧伊妮與呂建玉受聘成為同工。13 而澳門牧鄰教會也在這年自立,更名為「GIG Life(God Is Good Life)實現站」(以下簡稱「GIG Life實現站」)。自立的原因是,牧鄰教會並不是香港差派宣教士來澳門的植堂工作,而是透過宣教士開荒,培養足夠本地人自行管理教會後,便交給本地澳門同工,所以香港牧鄰教會與GIG Life實現站沒有從屬關係。14 自立前,教會租金和宣教士的薪金都由母會支付,而自立後就是澳門自行負擔。15

 

        為此,GIG Life實現站開始流徙,由於沒有自己的物業,所以約三、四年就會搬到新的地點,先後曾在雀仔園的住宅單位、北區祐漢的舖位、鏡湖醫院附近的16澳門亞美打街11號智華大廈A座閣樓聚會,後者由2017年起使用至 2020 年上半年,下半年教會再搬往氹仔聚會。17

 

        2007年,第四屆精兵學堂共有五名受訓學員受訓。在1998至2007年這十年間,精兵學堂曾多次接待暑期CCMN短宣隊18 及DIY短宣隊19 。GIG Life實現站也曾到國內和亞洲各國短宣,20 其中最遠的短宣地區是中東。21 這些年間,GIG Life實現站也與澳門一些友好教會建立網絡關係,協助建立小組化教會。22 由於香港牧鄰教會本身的宣教理念是由宣教士協助建立教會,並由本地人承接,故此GIG Life 實現站於2008年教會創建了十年之際,按立鄧伊妮、呂建玉及歐陽雁聯為牧師,讓他們接手帶領教會。教會開荒者在交棒後,已回到母會作其他宣教地區的支援,及後更往有需要地區宣教。而精兵學堂課程在2003至2011年間共舉辦了五屆,合共三十九人畢業,對於一間數十人的教會而言,也是可貴的果子。23

 

五、成長

        GIG Life實現站著重信徒之間的情誼,風格也較自由,在教會是「家庭」和弟兄姊妹是「家人」的觀念下,教會並不注重個別活動的出席率,因此也沒有設立小組總表和信徒名冊。現時,鄧牧師估計教會的總人數大約有一百人。現時教會的服侍團隊為趙惠君和太太Pauline兩位宣教士,以及鄧伊妮及玉姨兩位同工。24 教會強調信徒要關心宣教士、投放資源去短宣,並且實現上帝在每個人身上的計劃。教會也強調信徒生命的質素,在生活中活出信仰,因為生命有質素就可以向前走,這比定下某一個目標更重要。基於GIG Life實現站是由宣教士開拓,所以這個宣教的基因會繼續支持宣教。25 GIG Life實現站因沒有執事會,所以嚴格來說是由同工團隊一起負責治理。

 

        GIG Life 實現站以生活化及關係連結的方式建立教會,肢體們透過自己的生活圈子及強項接觸社群,及後帶人認識基督。有的人以分享如何教養孩子來接觸家庭,有的人以青年活動接觸青年人,有的人以烹飪廚藝開辦小型興趣班接觸社群,有的人則以音樂招募對音樂有興趣的人,有部分人從中接觸信仰及聖經。26

 

        曾在GIG Life 實現站服侍的宣教士Stella在她的見證中這樣描述教會:

實現站……擁有積極的群體氣氛、著重信念精神過於型式,在無框和切合本地群體的需要下,找了一條出路。……「實現人」用生命汗水淚水影響了生命,……這裡沒有牆,沒有框,沒有高低,沒有停滯,沒有不可能。教會就是我們這一群,而我們的生命就讓人知道神在這裡!……當用時間訓練別人同時亦訓練了自己,……弟兄姊妹我們需要被發展同時去發展人,讓人能與我們一同尋夢,亦要在崗位上散發出對神的熱切,因為愛我們的神活在其中了!27

 

        GIG Life實現站歷任同工名錄:

事奉年份 姓    名 備    註
以下是香港差派同工
1998.7-2008 陳牧師
1998-1999 黃偉文
1998-2000

2006至今

趙惠君
1999-2000 穆淑玲
2000-2010 Stella
2006至今 趙胡小玲
以下是澳門本地建立的同工
2003-2013 歐陽雁聯 2008年受按立為牧師
2004-2014 尹明揚 2004年被差派往宣教工場
2006至今 鄧伊妮牧師 2008年受按立為牧師
2006至今 呂建玉牧師 2008年受按立為牧師
2015至今 亞筠 2015年被差派往宣教工場

 

註釋:

1. 梁允誠:〈李樂夫模式細胞小組教會策略及澳門GIG Life教會發展〉(澳門聖經學院道學碩士論文,2018),頁5。

2. 鄧伊妮、趙惠君訪談紀錄,2020年5月15日;及〈澳門基督教牧鄰教會〉,《公報》編號:27,第二組(1999年7月7日)〈https://bo.io.gov.mo/bo/ii/99/27/anotariais_cn.asp#952〉(2020年6月15日下載)。

3. 〈澳門基督教牧鄰教會〉,《公報》編號:27,第二組(1999年7月7日),〈https://bo.io.gov.mo/bo/ii/99/27/anotariais_cn.asp#952〉(2020年6月15日下載)。

4. 〈GIG Life實現站10年大事記錄〉,《10週年經歷神特集》(澳門:GIG Life實現站,2007),頁1。

5. 〈澳門基督教牧鄰教會〉,《公報》編號:50,第二組(1999年12月17日),〈https://bo.io.gov.mo/bo/ii/99/50/anotariais_cn.asp#1542〉(2020年6月15日下載)。

6. 鄧伊妮、趙惠君訪談紀錄,2020年5月15日。

7. 〈GIG Life實現站10年大事記錄〉,頁1。

8. 〈GIG Life實現站10年大事記錄〉,頁1。

9. 〈GIG Life十週年Stella見證〉(2008年3月30日),〈http://macaustella.blogspot.com/2008/03/gig-lifestella.html〉(2020年9月2日下載)。

10. 〈GIG Life實現站10年大事記錄〉,頁1。

11. 鄧伊妮、趙惠君訪談紀錄,2020年5月15日。

12. 同上。

13.〈GIG Life實現站10年大事記錄〉,頁1。

14. 梁允誠:〈李樂夫模式細胞小組教會策略及澳門GIG Life教會發展〉,頁11。

15. 鄧伊妮、趙惠君訪談紀錄,2020年5月15日。

16. 同上。

17. 同上。

18. CCMN是細胞小組教會宣教網絡的短宣隊。

19. DIY是教會或小組自行組織及差遣的短宣隊。

20.〈GIG Life實現站10年大事記錄〉,頁1。

21. 鄧伊妮、趙惠君訪談紀錄,2020年5月15日。

22.〈GIG Life實現站10年大事記錄〉,頁1。

23. 鄧伊妮、趙惠君訪談紀錄,2020年5月15日。

24. 梁允誠:〈李樂夫模式細胞小組教會策略及澳門GIG Life教會發展〉,頁12-26;及鄧伊妮、趙惠君訪談紀錄,2020年5月15日。

25. 鄧伊妮、趙惠君訪談紀錄,2020年5月15日。

26. 同上。

27.〈GIG Life十週年Stella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