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白鴿巢浸信會簡史

傅秉駒

發布日期:2021年11月10日

 

一、白鴿巢浸信會的起

        在二十世紀初,美國美南浸信差會海外傳道部已開始差派宣教士到港澳推動福音工作。1988年,該部在澳門成立辦事處,名為「澳門浸信西差會」(以下簡稱「西差會」)。1980年代末,由西差會所設立的六間浸信教會發展漸趨穩定,1 於是丁國偉夫婦(Dwight and Mary Dickey)及莫竟志夫婦(Keith and Cindy Morgan)等西差會宣教士開始尋找新的福音試點。2

 

        1990年8月,香港旺角浸信會(以下簡稱「旺浸」)的梁志明傳道帶領短宣隊來澳短宣,由「澳門浸信教會」(以下簡稱「澳浸」)接待。短宣活動後,旺浸表示將考慮澳門作為未來的固定宣教工場。1991年6月,林英傑傳道出任澳浸主任傳道,而林傳道與丁國偉牧師認識多年,他們都認同澳門需要建立更多福音堂,並發覺新橋區人口密集但教會不足,故此決定在新橋區設立福音試點。1991年底,林傳道代表西差會租賃新橋渡船街林德遠巷6號漢華閣一樓B座,在該址開始新橋區的福音工作。當時的事工獲得澳浸全力支持,並委派林傳道代表教會參與。1992年初,旺浸決定長期參與澳門宣教事工,並與澳浸、西差會三方合作在新橋區開展福音工作,組成「新橋事工管理委員會」統籌事工發展。新橋福音事工於1993年邀得澳門聖經學院(以下簡稱「澳聖」)神學生陳惠娟姑娘實習。與此同時,西差會亦於白鴿巢前地10號美麗大廈地下G座(前西差會語言中心)開設週六晚查經班,由莫竟志醫生夫婦負責,並獲下環浸信會(以下簡稱「下浸」)支持,委派楊小玉姑娘協助,在白鴿巢開展另一個福音試點。3

 

        1994年1月,林傳道轉往下浸事奉,新橋福音事工遂由澳浸新任同工負責跟進。1994年中,由於新橋區福音會址的業主收回自住,為了節省資源,西差會建議將新橋和白鴿巢兩個福音點合併。合併後,聚會設於白鴿巢前地10號美麗大廈地下G座,新橋區福音事工試點正式結束。4

 

二、白鴿巢浸信會的建立

        1995年中,澳浸議決退出白鴿巢福音事工,旺浸經仔細考慮及禱告後,決定獨力承擔,所以旺浸便成為了白鴿巢福音事工的母會,並正式將教會命名為「旺角浸信會—白鴿巢浸信會堂」。1996年1月28日,教會舉行成立典禮。會址由西差會借出美麗大廈地下G座供教會免費使用。

 

        1996-97年間,白鴿巢浸信會堂由旺浸直接帶領。1996年9月,旺浸聘請神學畢業生黃麗芬姑娘來澳出任教會傳道,全職推動白鴿巢事工發展。1997年5月,黃姑娘辭任返回台灣。由於缺乏固定教牧同工發展教會,旺浸聘請林英傑傳道為白鴿巢浸信會堂顧問(由1997年9月至2004年12月),協助發展教會,並於1998年7月15日為白鴿巢浸信會堂向澳門政府立案註冊為合法社團,教會正式命名為「白鴿巢浸信會」(以下簡稱「白浸」)。旺浸亦協助組成白浸理事會,統籌教會事工發展。

 

        旺浸於1999年10月至2002年中聘請張錦明傳道來澳擔任傳道工作,張傳道上任後致力改善教會聚會環境,教會亦於2001年租賃白鴿巢前地美麗大廈10號地下G座用作社會活動中心,藉著社關工作推動福音事工。張傳道離任後,教會於2003年聘請在澳聖畢業的胡玉珍姑娘出任教會傳道。教會的福音對象開始由成年人轉至兒童及青少年人,教會亦透過活動中心推行社會服務。2006年,胡姑娘離任,教會牧職工作再次由旺浸教牧同工及執事分擔。5

 

        1996至2006年間,旺浸無論在人力和物力上都對白浸投放了不少資源,但教會仍然未見成長。6 旺浸當時曾經考慮關閉教會,並建議在教會聚會的弟兄姊妹轉往其他教會,但弟兄姊妹堅持不會離開白浸。所以旺浸再次尋求澳浸協助,澳浸最後決定派出黎允武傳道兼任白浸服侍。黎傳道在2003年來到澳門開始在澳浸事奉,於2007年9月接手白浸。當時黎傳道同時服侍三間教會,在澳浸任正職,並在白浸和浸信中學福音堂以兼任形式服侍。由於一個主日要出席兩三間堂會,所以他需要作出抉擇,而經過與旺浸執事和澳浸商討後,最後於2008年9月正式開始在白浸全職服侍,並擔任堂主任一職。7

 

三、白鴿巢浸信會的擴展

        黎傳道上任後的第一堂崇拜只有十四人,他每天早上回到白浸向著十字架祈禱:「上帝,祢呼召我來澳門究竟想我做些什麼?為何我要面對完全沒出路、沒盼望的事工?」上帝再清楚回應說:「孩子,得著年青人就得著明天。」從那時起,黎傳道就專注在年青人身上,悉心栽培、幫助教會的年青人成長。8 2011年1月16日,白浸舉行十五週年堂慶,並於當日在教會舉辦感恩崇拜暨按立牧師典禮,按立黎允武傳道為牧師。9 2013年,在拼命奔走主道路的同時,黎牧師患上了鼻咽癌,康復後他仍然繼續努力事奉。10 同年4月,教會聘請莊美華姑娘為福音幹事,12月則聘請劉國強傳道協助教會發展。教會信徒的靈命亦見長進,有多位信徒願意獻身進入神學院。會友張培良弟兄自2017年神學畢業後,返回白浸擔任傳道至今,會友陳潔靈姊妹亦於2019年神學畢業後,在白浸擔任全職福音幹事至2020年。11 2021年2月,教會聘請澳聖基督教研究碩士學生趙崇堅弟兄擔任行政及活動發展主任,協助教會發展。12

 

        教會在數年間亦經歷四次擴展。第一次擴展在2009年,教會搬到南灣廠商會大廈14樓,當時會眾都很清楚是上帝讓教會擴展,他們一起歡呼讚美主,並為這麼大的地方感恩。三年後由於業主加租,教會搬到水坑尾中建商業大廈18樓,在水坑尾三年後又要面對加租,於是教會於2016年初搬到漁翁街南豐工業大廈12樓。白浸從起初五百呎開始搬到三千呎、五千呎、再搬到七千多呎。13 到了2020年8月底,教會再搬至澳門俾利喇街137-145號寶豐工業大廈11樓A座(現址),面積再增至八千多呎。14

 

四、白鴿巢浸信會的異象和特色

        白浸在黎牧師的帶領下以「建立一間健康、強大、有影響力的教會」為方向,重要的不單是人數而是有多少領袖。15 白浸秉持的理念為:

白鴿巢的特色:音樂敬拜,見證合一;

白鴿巢的異象:建立一間健康、強大、有影響力的教會;

白鴿巢的格言:辦法總比困難多;

白鴿巢的口號:沒有一個是贏家,除非我們一起贏!(沒有單獨一間教會是贏家,除非眾教會一同贏得澳門)

 

五、白鴿巢浸信會的蛻變

        2018年11月,當黎牧師與宣道會新橋堂的黃乃倫牧師和趙崇堅執事傾談時,他發現他們彼此皆有同一的心志和異象,教會肢體間應能合作互補,使教會發展得更整全。16 2019年10月27日,白浸和新橋堂在新橋堂舉行聯合崇拜,增加兩堂會友們的認識和交流。17 新橋堂隨後得到執事會和會友大會通過兩堂合併,而白浸亦得到母會旺角浸信會認同這項建議。18 於是,新橋堂和白浸打破宗派之間的藩籬,在2020年5月1日正式合併成為一間教會。19 不過,當時黎牧師卻因病正處於昏迷狀態。

 

        2019年4月,黎牧師在巴西探訪教會期間患上淋巴感染惡性病毒,幾經搶救後脫離危險期,但在回澳跟進治療時再次出現呼吸困難,並因搶救不及引致休克,陷入長期昏迷狀態。20 同年8月,黎師母因為不想黎牧師的病況阻礙教會發展,於是提出為黎牧師向教會請辭,但教會各人仍然期望黎牧師能夠醒來再次帶領教會。最終,黎牧師於2020年12月23日下午在家人的陪伴下安息主懷。21 在黎牧師抱恙未能帶領教會期間,黃乃倫牧師應邀擔任顧問牧師,而母會的郭奕宏牧師受邀擔任義務堂主任,黎黃佩華師母則擔任義務助理堂主任。22

 

        白浸與新橋堂合併以後,各方面都起了明顯的互補作用。不單資源相互補充,教會堂址亦遷往市中心地區,使用面積增加了,設施也更多元。此外,同工團隊亦擴大了和較全面了。教會資源的增加,令教會不同年齡層的事工得以開展,逐步從青少年教會,轉化成為更全面照顧不同年齡、家庭成員福音需要的教會。白浸強調福音的承傳,期望在這時代中興起更多青年信徒為主作工。教會透過強化音樂事工和開展網絡事工接觸青年,發展年青人的創意與特質,並且透過網絡媒體,探討不同的信仰與生活之關係等題目,以接觸新世代不同層面的福音對象。教會現時除了有崇拜、成人主日學、兒童主日學、高中、大專生小組、職青小組事工等,也開始了名為「雀巢KOL」的高少、初中團契,致力培育新一代認識基督與福音;另一方面也讓高中、大專以至職青信徒學習事奉,建立教會領袖及接班隊伍。教會亦在2021年開展了夫婦小組、成人小組,推展社區服侍工作,關懷濫藥青少年及其家庭,照顧不同信徒和群體的需要。23

 

        澳門白鴿巢浸信會歷任教牧同工:24

事奉年份 姓名 備註
1996.9-1997.5 黃麗芬姑娘 返回台灣
1997.9-2004.12 林英傑傳道 顧問傳道
1999.10-2002.6 張錦明傳道
2003-2006 胡玉珍姑娘
2008.9-2019.8 黎允武牧師 堂主任

2011年受按立為牧師

2013.4-2016.12 莊美華姑娘 福音幹事
2013.5-2014.4 劉國強傳道
2017.7至今 張培良傳道
2019.9-2020.6 陳潔靈姑娘 福音幹事
2020.5至今 黃乃倫牧師 顧問牧師
2020.7至今 郭奕宏牧 義務堂主任
2020.9至今 黎黃佩華師母 義務助理堂主任

 

註釋:

1. 六間教會為澳門浸信教會、下環浸信會、二龍喉浸信會、沙梨頭浸信會、恩典浸信會、沙梨頭浸信會台山堂。

2. 林英傑:〈澳門白鴿巢浸信會成立歷史〉,《澳門白鴿巢浸信會20週年紀念特刊》(澳門:白鴿巢浸信會,2016),頁17。

3. 同上,頁17-18。

4. 同上,頁18。

5. 同上,頁18-19。

6.〈白鴿巢浸信會的成長與發展〉,黎允武講於澳門聖經學院35週年院慶「承先啟後:澳門基督教回顧與前瞻座談會」(2017年11月13日;霍鳳燕、鄞穎翹整理),〈https://www.macaubible.org/歷史簡介/35週年院慶剪影/35週年院慶研討會/第二埸%E3%80%80增長經驗-本土堂會如何在澳增長發展/白鴿巢浸信會的成長與發展/〉(2020年9月3日下載)。

7. 資料由黎允武提供;及〈白鴿巢浸信會:新聘堂主任〉,《時代月報》第135期(2008年10月),頁3。

8.〈白鴿巢浸信會的成長與發展〉。

9.〈澳門白鴿巢浸信會‧十五週年堂慶感恩崇拜暨按立牧師典禮〉,《時代月報》第163期(2011年2月),頁4。

10. 黃佩華:〈白浸飛躍‧神的足跡〉,《澳門白鴿巢浸信會廿五週年紀念特刊》(澳門:澳門白鴿巢浸信會,2021),頁15。

11. 黃佩華:〈白浸飛躍‧神的足跡〉,頁15。

12.〈教牧事奉團隊(澳門白鴿巢浸信會)〉,〈https://pkcbcmo.com/more/ourteam/team/〉(2021年10月6日下載)。

13.〈白鴿巢浸信會的成長與發展〉。

14. 趙崇堅訪談紀錄,2021年10月6日。

15.〈白鴿巢浸信會的成長與發展〉。

16. 黃佩華:〈白浸飛躍‧神的足跡〉。

17. 曾禮然編:〈回顧往昔〉,《澳門白鴿巢浸信會廿五週年紀念特刊》(澳門:澳門白鴿巢浸信會,2021),頁28。

18. 資料由黃乃倫提供。

19. 陳明泉:〈致澳門教會的信函〉,2020年5月1日。

20. 黃佩華:〈白浸飛躍‧神的足跡〉,頁15。

21. 張培良書面回覆,2021年10月6日。

22. 黃佩華:〈白浸飛躍‧神的足跡〉,頁15。

23. 張培良書面回覆,2021年10月31日。

24. 曾禮然編:〈歷任傳道同工〉,《澳門白鴿巢浸信會廿五週年紀念特刊》(澳門:澳門白鴿巢浸信會,2021),頁29。